智畅行智能化探索网
首页 > 智能交通 > 疲劳驾驶成交通事故重要诱因 行车安全不戏

疲劳驾驶成交通事故重要诱因 行车安全不戏

疲劳驾驶是致命车祸危险因素之一,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频频见诸报端,仅过去一周(11月17日-23日)就有疲劳驾驶致使车辆冲上安全岛、冲下高速、追尾汽车、撞上防护栏等事故发生,不胜枚举。

疲劳驾驶会导致司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判断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甚至瞬间记忆消失的情况,这种状态下驾车上路,容易导致困倦瞌睡、四肢无力,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上的交通情况,极易引发交通事故。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,大约10起车祸中就有1起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造成的。

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二条已作出规定:“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: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。”

为了减少车辆违法违规行为,江苏、江西、贵州、河北、河南、四川等省份上线道路运输安全监测平台,对“两客一危”车辆进行全年全天24小时动态监测,其中监测事项就包括疲劳驾驶。

该平台运行后,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录像即可查看车辆行驶轨迹,若检测到日间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且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,系统就会自动跳出提示与相关信息,比如判定事项、平台处理、是否双驾等信息,与此同时,车辆上会一直响起停车休息的警告,直到司机停车休息满20分钟,监测重新启动。此外,该平台每周、每月还会出具疲劳驾驶、超速等危险驾驶报告,提示当周、当月的哪些汽车营运公司被警告次数过多,需要加强监管。以江苏省为例,平台运行以来,车辆违规行驶的数量大幅降低,有的月份同比下降50%以上。

除此之外,针对公交司机疲劳驾驶行为的措施也开始实施,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做法。比如司机一分钟内眨眼次数过多,可能处于疲劳状态,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蜂鸣报警,同时提醒后台监控人员,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杜绝疲劳驾驶。开车打电话、抽烟等不安全行为也会被监控到。在公交车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,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,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,提升交通运输安全,有效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。

尽管如此,由于疲劳驾驶具有复杂性、隐匿性和多变性,目前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和专业测量工具,通常以驾驶时间作为唯一基准。虽然有监测平台、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措施作辅助,但仍存在诸多困境。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,更重要的还是要司机自身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,疲劳不开车,开车不疲劳,为自己和他人,保证行车安全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智能交通信号灯 奔驰发布新款A...
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IAA商用车展上,梅赛德斯·奔驰发布了新款Actros卡车,加入主动驾驶辅助系统,能够为卡车提供低级别的半自动驾驶功能。 据了解,奔驰A...
天津市智能交通网 太原人脸识别抓...
近日,山西太原一路口的红路灯下,设置了屏幕进行曝光闯红灯的行人。除了成年人的照片,还有未成年人的照片未打码直接展示在屏幕上。太原部门表示,未成年人和成年人...
天津智能交通信息网 大数据给智能交...
数据量的攀升已经正在推动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,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实是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。我们都知道,互联网时代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崛起已经把人...
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大数据构建智慧...
发展智慧交通,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、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,为老百姓提供灵活多样的出行服务,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。在“智慧交通体系”中,大数据处于一...

强力推荐